其实清朝茶叶现状如何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清代的茶文化特点,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清朝茶叶现状如何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故宫珍藏的清朝 茶叶值多少价值
(2007-03-16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150岁清代普洱“出宫省亲”的消息——一块进入故宫已150年的普洱贡茶将于3月19日首次出宫回乡省亲。
故宫博物院肖院长介绍,本次出宫的百年贡茶出自清代光绪年间,属二级文物,共有3件套,分别是“万寿龙团”、“七子饼”和“普洱茶糕”。
其中,重约2.5千克的“万寿龙团”已入宫150年,专家估价为80万元。由7个茶块组成的“七子饼”估价100万元,一盒装的“普洱茶糕”估价60万元。
这3件套总价值240万元的普洱贡茶将于3月19日被请出故宫,先在马连道进行为期3天的展示,然后从北京启程,途经天津、山东、上海等9个省市,于4月8日回到普洱茶的胞衣之地———云南省普洱市。
清朝的茶叶贸易多重要茶叶为何会压垮清政府的对外贸易
清朝的茶叶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的一部分收入都是来自于茶叶贸易,而作为清政府“钱袋子“的茶叶,因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当时的英国人便自己种植茶叶销往世界各地,最后便导致清朝的茶叶贸易出现了滞销的情况,也因此影响了清政府的大部分收入。清朝的茶叶贸易在当时来说,是很繁荣的。
有些偏远地区,比如西藏和甘肃等地都是通过粮食来换取茶叶,后来,清朝的茶叶因为贸易往来,随即便销往了英国。一开始,英国人的茶叶每年从清政府进口的数额只有六万吨。等到了十八世纪末期的时候,茶叶的销量却出现了惊人的11000吨。也因此,一开始的英国只有贵族上层可以喝茶叶,后期随着茶叶的大量进口,英国的平民也抛弃了咖啡,转而喝起了茶叶,随即茶叶的销量便突飞猛进。而当时的清朝全国贸易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都来自茶叶,因此,当时的茶叶贸易占据了国民经济收入的大部分。茶叶贸易的发展,让清朝和世界各个国家保持了友好的贸易往来,同时因为清政府每年的大量收入,也防止了白银的大量流失。不过直到后来的鸦片战争爆发后,当时的英国便通过鸦片,来换取清政府的白银。
而茶叶贸易也因此转换成了鸦片贸易,当时的英国在知道了茶叶的暴利后,便选择自己种植茶叶。因为和清朝的土壤和气候都差不多,因此等到茶叶生产出来后,便销往世界各国,就连清朝当时的西藏等地也有。
而维持清政府财政收入的茶叶贸易就此衰落,也因此让当时的清政府处在崩溃的状态,再加上国内动荡不安和鸦片战争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经济迅速下滑。
清朝茶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
这有很多原因:
虽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在古代,中国和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像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这都促进了文明和贸易的交流。
清朝康乾盛世,中国茶叶深受欧洲好评。而且茶路通畅。
当时山西,安徽,广东的茶商非常善于做买卖,特别是茶商贩茶获利匪浅。
清朝推动了茶叶品种的大繁华。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类的大量出现丰富了中国的茶叶花色品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五口通商,这对于外国来说,增加了贸易,同时也大大刺激了中国的茶叶出口,大批外国商船来中国进口茶叶。
清政府国际地位还是很高的,世界人民都很愿意了解中国文化。很多人以为清政府腐败无能,但是我想说的是,真实的情况未必是这样,鸦片战争的中国GDP依旧占到了全世界的1/3毕竟天朝上国的称号也不是白来的!只不过闭关锁国和技术落后而已!而且在清政府,清官往往掌握了大权,像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等人,清政府的北洋水师是全亚洲实力最强,火力最猛的海军。以至于萨镇冰,邓世昌,林庆生等船政学堂学生能够到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进行学习,当时日本的东乡平八郎就吃了闭门羹,只去了商船学校。清政府的定远舰到日本访问,日本海军指挥官看到庞大吃水量,火力威猛的巨型战舰,当时就取消了攻打台湾的计划。
我国哪个朝代的茶叶发展最鼎盛
茶树出现在大约6000~7000万年前,被我国古老先民发现、利用和驯化种植,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有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包括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等20多个省市,1000多个县市种植茶树。在中国与世界交流发展的过程中,茶叶也被广泛推广到全世界其他国家种植。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其中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孟加拉等国,茶叶种植规模庞大,居世界前列。今天,予言茶事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国茶叶种植发展变迁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未来现代化茶叶发展的道路到底在何方?
一、我国茶树种植是如何从西南走向全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原始森林之中。在被人工栽培利用之前,茶树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就是靠生嚼茶叶而解毒的。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确定神农氏是否存在,也无法确定茶树是否就是他发现的,但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在原始社会末期,远古先民在采集和狩猎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叶的药用价值。
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左右,周王室分封子弟,在川蜀之地建立巴子国。而巴国则以境内出产的茶叶作为贡品,上供给周王室。当时,在四川已经有人工种植茶树的记载。随着秦朝统一六国,茶树从巴蜀之地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传播,使这两个区域成为最古老的茶叶种植区之一。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其《日之录》中,有“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的记载。
到了汉朝时期,树种植进一步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东汉《桐君录》有记载:酉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酉阳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东南方向,晋陵是江苏常州的古地名。另外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兴盛,在江西庐山,浙江天台山、雁荡山,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黄山等名山大川中均有佛寺或道观存在,和尚和道士在寺庙或道观的周围广泛种植茶树,这也是茶树与宗教结缘的开始。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叶发展的鼎盛时期,自古就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这一时期我国的茶叶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广东、广西和浙江等14个省市,都广泛种植茶树。按照历史的说法,唐朝的时候有八大产茶区,全国43个州产茶。到了宋朝的时候,产茶的州府达到101个,下辖县有500多个。
明清时期,茶叶种植在宋朝和元朝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公元1405~1433年,郑和把茶子带到台湾,开辟了台湾茶区。从此形成了从云南向北一直延伸到今天山东莱阳的广大茶叶种植区域。清朝时期茶园的面积已经达到了40~46.7万公顷,茶叶年产量最高达到22.5万吨,其中有13.41万吨出口。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前,茶叶发展的历史之最高峰。至此,我国主要产茶区基本形成,现代种植茶叶的地区都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大和深耕的结果。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